close
在這部片中存在三種不同類型的愛情。張士豪天真爽朗的愛,林月珍的極度戀物以及孟克柔與社會及自我掙扎不斷的愛,

這部片的主角是孟克柔,好像是在說,比起林月珍的極度戀物,孟克柔的愛在這社會的接受程度還比林月珍低的多。

影片中有很多小細節是隱含許多意義的,這樣的一些地方把句中角色的心理狀態刻化的很寫實,

從影片一剛開始,坐在樹下想像未來生活,林月珍所想的是這社會所謂「正常」的構圖,

而孟克柔什麼都看不到,或許他不是看不到,而是這社會不容許她看到,而也隱含這樣的她在未來將面對的是一片的茫然。

而孟克柔與張士豪去海邊時,眼睛盯著張士豪喝過後丟棄的瓶子,她心中的想法是什麼呢?
是「如果我也喜歡這樣的瓶子,那我就正常點嗎?」,這可以給大家一個思考的空間。

而他們叫去附中樓下刮情書的時候,所放的音樂好輕鬆,整個畫面就像在跳踢踏舞一樣,或許很多嚴肅的事,也可以用很輕鬆的態度處理吧!

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,就是孟克柔帶著面具與林月珍跳舞的情節,孟克柔好像就只能透過張士豪的面具,

才能光明正大的與林月珍擁抱牽手、光明正大的抒發自己的情感而被這個社會所認可,

整個音樂、蹦蹦跳跳的畫面顯的格外輕鬆,張士豪面具的臉,也是微笑的,但這樣子的一個安排在我看來,確是格外的令人心酸,
不禁讓我想努力看看孟克柔的臉龐,是否有淚水滑落?

孟克柔從頭到尾其實就在「我是女生,我愛男生」的框框裡掙扎,17歲,一個尷尬的年紀,

讓他在還沒做好準備的時候,就要獨立面對這世界的價值觀,到底愛情有沒有對錯?

孟克柔不斷的與自己在生活中辨證這個想法,在他眼中,接吻好像是很直接的一種證明,

於是他找張士豪、體育老師,到底這樣被社會認可的愛情,是不是他就要的?他不斷的寫著這句話,試圖催眠自己、抵禦自己「同性戀的傾向」,

讓自己融入社會既有的架構中,所以他在張士豪丟寶特瓶、試著牽他的手後,盯著寶特瓶/手不放,試圖衡量他對男性的感覺,

而體育老師的片段也是一種社會不允許的愛情模式,所以體育老師想不想親孟克柔是一回事,社會的規範能不能親又是一回事,

這跟孟克柔的愛情也有著同工異曲之妙。而同時社會也不斷的以常人價值觀告訴孟克柔,自己的感情只能是一個秘密,

連他的媽媽也以為他在意的是張士豪,那他還能跟誰說呢?有的只有體育館牆上那片屬於他自己的空間,所以他才覺得自己的煩惱,

跟張士豪的是有多與眾不同,但隨著劇情,張士豪的筆跡也出現在那片牆上,像是在告訴觀眾,

現在除了牆,還有另一個人屬於孟克柔不可告人的那個小角落,這樣的情,雖然不是愛情,但他的強度卻可能遠比愛情來的有力而重要。

片中最後,也有正面的告訴我們,就像孟媽媽說的,他也是就這樣走過來的,雖然個人面對的課題不同。blue gate crossing的crossing就是在講這不過是成長的一個過程,不管三年五年或更久,不管是這麼的blue,但過了這個gate之後回頭,你將會發現這些回憶對你來說的特別與重要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lencol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