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闔起流浪者之歌一書
思緒久久的被書中文字撐出一個
統一與整合的世界樣貌
原來生命是一趟無止盡的自我追尋之旅
我們會被污染,會挫敗
會變成一個以往我們所不認得的人
但這些都只是我們樣貌上的變化
而這些總總所有面孔加起來,才會是貼近我們自身的
過去,現在以及未來
也都存在於當下之中了。
不論你願不願意,有無意識
冥冥之中,人總是朝著前往成為自己的道路往前走。
其中裡頭有段情節,
讓我看了驚覺非常貼切
直想到這文字簡是在敘述助人者形象的本質,及身為此存在的責任:
故事中,主角西達塔在歷經了俗世的流浪後
與妓女學習愛情,與商人學習致富,
穿著華美的服飾,卻也沾染了塵世間許多惡習
離開城市之後
西達塔看見河面自己衰敗的倒影,差點投河自盡
後來與河邊的擺渡人瓦樹地瓦相遇。
西達塔說:
我要謝謝你,瓦樹地瓦,為了你這麼仔細的聽我說話。
很少人懂得如何聽別人說話了,我從沒遇過像你這麼曉得聽人說話的人
我要像你學習。
瓦樹地瓦說:
我不是一個有學問的人,我不懂得如何說話,如何思考
我只懂得如何去聽,如何熱忱的待人,其餘的我什麼都沒學到。
假如我會說話,我會教別人的話,也許我會成為智者。
但是事實上我不過是個擺渡人,我的工作是把人們渡過河去。
我以渡了成千成萬的人過這條河,對他們來說,這條河不過是他們旅程上的障礙障礙罷了
他們往來奔波有的為了賺錢,有的為了做生意,或朝山進香。
這條河橫亙在他們的路途中,擺渡人在這裡就是為了把他們盡快度過這道障礙。
在那成千上萬的人當中,只有四五個人與眾不同,這條河不是一道障礙。
他們聽了他的聲音,他們仔細的傾聽,結果這條河在他們心目中變得神聖起來,正如他在我心中一樣。
我們總容易就如同故事中的主角
無意間朝向智者的形象探尋,前進
試圖開導,建議他人,或者給予精闢的分析與解說
然而智者的形象縱然誘人
擺渡人更是貼近我們所試圖與他人相遇的過程與經驗
把你的權威跟賣弄收起來
也把你從諮商學會的那套收起來
不要怕你沒有什麼好專業的
因為面對種種他人的生命困境
能夠不專業就是我們最大的專業
多聽少說話,真要說些什麼的話,想清楚了再講。
我們的心境
也許應如同史蒂芬金小說黑暗之半裡
當作家主角正與他的另一個自己在書房決一死戰的時候
警長與作家太太在鎖上的房門外說的那句話:
[我們做最難的那件事,就是等待。]
不多說了,說多了就離做到更遠了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