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.10.24 海歸 

[海歸/2011.10.24]

 

     這創作是因搬到台東後,我覺得台東的生活型態跟速度和外地不太一樣,我也從台東像美麗灣等土地議題,去思考鄉村與都市生活型態的不同,這反映到我自己選擇面對事情的方式跟進度,像與都市追求效率與成功的思維不太一樣,我這部分與台東或鄉村是很像的,是比較慢的速度,像海龜一樣。我從這慢的速度的獨特性,開始去看跟寫。

 

  這次是我想表達我與海龜相似的這個覺察,然後也想更清楚我如何看待自己不那麼主流的前進方式,是一個慢慢的,有的人在外面看會有點心急的,會想說你怎麼不走快一點?為什麼不快點畢業啊?為什麼不快點幹嘛幹嘛?我同時在寫自己,但同時也寫給杉原海岸,那個灣也像是海龜一樣,很多人希望他開發,趕快有經濟價值,可是他到底能不能選擇他自己喜歡的方式跟速度?他有權利去做這個選擇嗎?要創作時我就感覺到有這兩面向的動力。那個慢,是從我連結自己與杉原灣開發的關係時看清楚的,我覺得我對杉原灣開發的關注,一部份是反映到了我自己有類似的處境。

 

 

下載  

2011年2月24日發現之海龜屍體,背景為美麗灣BOT案建物。(圖文引自刺桐部落格:http://fulafulak.blogspot.tw/2011/03/blog-post_07.html)

 

      我一直都關心相關議題,之前我隱約覺得我好像很關心這件事,這時我就去思考我們之間的關連是什麼?杉原灣有一張很著名的照片就是有一隻海龜死在沙灘上,有一個海龜的屍體,我覺得這海龜是個很有意思的象徵,好像有一個很慢的可是很珍貴的生物消失了,消失在這個海灣,我覺得這畫面背後的意義有觸動到我內在的部份,對比到自己的生活處境中,也有很多人是希望那個很慢的部份,是不要出現是最好的,大家會要求有效率、快速、很快的達到目標,會讓我聯想到這個。

 

  這創作是我先讓自己靜下來,先畫出海龜,我想透過一種很輕柔的方式去感覺這個海灣,如果他沒有一個飯店,因為我第一次看到這海灣時就有很大棟的飯店,所以我想透過一種我自己的想像,去感覺他原本的樣貌是怎麼樣的。然後我就想,啊!這時候會有一隻海龜,牠爬爬爬,爬到這個海灣,我想這海岸給人一種很舒服,他可以選擇做原本自己的那個感覺,他不用被期待或變成某個不是他的樣子,我就畫下了這張畫,這是我作品中較寫實的,因為我明確知道我在畫杉原灣跟海龜,我不是臨摹但我在畫我想像中的杉原灣。想用輕柔的方式,一方面是因為在接觸土地議題,大多看到的是較抗爭性的、衝突性的、批判性的方式,去說開發不對、或是飯店不對,可是我因為連結到自己,反而是想回去看,哇,那他原本是怎樣呢?他原本的樣貌,是不是就很好了?還是說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接納他原本的樣子,所以我們想把他變得更富麗堂皇,還是更可以賺錢。我覺得那個允許他去成為他自己原本的樣子,那樣的想法就很輕柔,我也透過這輕柔,刻意去對待我心中的這個部份,我可以允許自己慢慢來,即便旁邊的人急到不行。

 

  拿出紙筆等繪畫工具的方式,其實就是一個讓自己靜下來的過程,紙放在桌上,然後我會看著紙,調整呼吸,讓自己專注在紙上,有時畫面就已經存在了,我就會讓那畫面在腦中更具體成形,我再把他畫下來。有時候沒有畫面,是個感覺,我就專注在紙上或內在,讓要畫的影像浮現,那過程就會靜下來。那時的注意力就不是在你的想法,也比較不像是在規劃,你就是在當下,要創作的狀態。這次創作我的心情滿平靜的,有點順其自然的平靜吧!我有點在接納自己慢的部份,我像透過一個故事,在說「啊!我就是這樣的。」但不是對抗的,就是把他呈現出來。完成後,我感覺更篤定跟踏實,因為會很清楚看到他呈現的樣貌,不只是海龜,包含它的環境、用色,會覺得我把它具體的呈現出來了,這讓我更安心,也因為畫出來,就有一個對話的機會,畫完後感覺滿輕鬆,我看著它的圖案跟顏色感覺很輕。

 

  我從海龜開始,畫到沙灘,然後海龜的足跡,跟山海。山很像都蘭山,原本浮現的影像是海龜跟杉原灣的組合,畫出來形狀有點不一樣,因為我不是臨摹,但我不在意那個差異,我知道我指的是哪裡。創作裡的文字是我在寫海龜的故事,我知道我隱喻的是這個沙灘,或是我自己某部分特質,所以我想要寫一個海龜的故事,透過我投入的書寫海龜,來獲得更新或更完整的,對這特質的認識。

  所以我就有寫到海龜他爬的速度很慢,這慢可能讓旁邊的人看起來很著急,我強調的是這就是一個特質,他是沒有辦法,他不是別人急就會改變的,可是大家會替他著急,是因為他的速度不一樣,可是海龜移動的慢,並不代表他不清楚他的目的地在哪裡。是不是就能夠去信任他,他可以用他的步伐到達他的位置、他要去的地方。我最後講到的是回家,比較是回心裡的家,海龜是要回海嘛,那我這樣的速度是要回到哪裡?可能有一個地方是我要去的。

 

  我在這裡面有點刻意的把海跟海浪畫的比較像一顆愛心,每一層都是一顆愛心,就我覺得我自己有一個隱喻浮出來,這是我原來沒有畫面,在創作時形成的。這個慢的特質,好像要回到一個我的內心,像要跟我的內心會合。這同時也是在說這個海水浴場有他自己的生命歷程跟步調,但人會想開發,會希望他很快速的變成某個樣子,但也許這海灘有他自己的速度跟命運,也許變化速度過快,居住在那邊的人或是那邊的生物是沒有辦法適應的,比較自然的速度,可能會比較適合這地方。創作時的身體感覺是當在想跟畫海龜時,自己的身心也緩慢下來,也比較平穩,就像海龜或是烏龜走路這樣,他很慢,可是一步步很踏實。

 

  這次創作最深刻的部份,是我在創作中把一些現實的部份拉進來表現,我在描繪我心境的同時,也在描繪外在的事物,這讓我覺得這兩部分好像是有連結的,這樣的連結會讓我比較安心,因為之前創作較聚焦在自己的狀態,有時會擔心自己是否太自溺或自戀,這次會讓我感覺到我與外在環境變動有同步性或一致性,就比較安心。另一個部份是,我開始重視自己的慢這個部份,慢是很好的,之前的我相較之下比較急,會想要很快的看到事情有轉機或解決,或急於想要證明一些什麼。現在畫這幅時,就比較可以重新看待「慢」。

 

 

2011.10 臣服  [臣服/2011.10月]

 

 

  另一部份是這次創作,也跟上一幅畫「臣服」類似,我覺得海龜跟那跪著的姿態有點像,這有點像是說,當我允許我慢的時候,我同時也在允許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進來,然後可以順其自然的開展,快的話,很多時候就是用意識在控制跟主導,但這時候你讓更多的可能性進來,然後與這可能性互動。你只有慢的時候才會看到,那個可能性進來,去允許一個更大的存在吧!是冥冥在推你前進。經過這次創作,有點像給自己指引了一條路,慢慢的路,慢車道,像是創作完後,我在告訴自己:「可以慢慢的也沒關係,也會很好,也會到達我想去的地方。」

 

  這次創作對我實際生活的影響,是我變得更慢,我很放肆的慢,然後信任這個慢。我變得比較快樂、比較可以享受事情,當然有時候慢過頭就會變成鬆懈,就要把自己拉回來,但大部分有一個事件來的時候,都更能享受在其中的感覺。反正整個台東都很慢,所以自己慢也不會很奇怪。如果很清楚「慢」是自己一部份的特質,那到一個大家都快的地方似乎也還好,只是當然外在環境對於你發現跟辨識你的這特質,讓它變得清楚,是有滿大的幫助的,台東幫助我更看清楚這個特質。

 

 

 

 

  這創作我也同時在回應巴奈的海歸那首歌,我創作的標題跟歌名是一樣的,我也借用了「海歸」的一個想法,去發展我的「海歸」是什麼,那首歌讓我想到杉原灣,我不確定那首歌的對象是不是杉原灣,但它讓我聯想到。創作時我邊畫邊想到那首歌,我想:「哇!要是她寫的是杉原灣,那我好像可以懂她的意思。」我用我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跟連結。

 

 

 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lencol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